堂訊 135 期
內湖堂堂訊 ─ 神父的話
林思川神父
非常榮幸被修會派遣、被台北總教區接納到內湖天主堂服務,我非常感謝大家的接納,也感謝何正言神父慷慨答應協助。希望我們能一起努力更認識我們的信仰、並生活出福音價值。
相對於在內湖堂服務二十多年、奠定美好基礎、業已89歲高齡的劉神父,我當然只能算是年輕神父;但是,接受司鐸職務到今年也將屆滿二十年,按一般中國傳統說法,已是年過半百的「老漢」。不過,過去的服務都是堂區以外的「特殊性」服務,包含擔任中學校長、在輔大神學院與其他大學院系任教、為神職或修會團體帶領避靜、各地講授聖經、為聖地募款、陪伴朝聖者到聖地(耶穌的故鄉)與亞西西(方濟的故鄉)朝聖,並且創立「思高讀經推廣中心」,建立了專門推廣讀經的網站(ccreadbible.org)。然而,正式擔任本堂主任司鐸,仍屬「大姑娘上花轎」 ─ 頭一遭。
在經歷了二十年的特殊神職服務之後,我請求修會派遣我到一個都會型的堂區服務,主要的原因是希望更好地善用自己接受過的訓練,具體地陪伴一個地方教會團體,與這個團體一起成長,認識信仰基督的喜樂,開心地享受信仰生命。
「成長」本身包含著「改變」,尤是從改變自己開始。對大多數人而言,這是最困難的一點,也是個人或團體停滯不前、不能成長的根本原因。我從海外求學返國服務已經十三年,一切原本非常安定;由於深信基督徒生命必須不斷成長,因此渴望改變過去的生活與服務方式,希望藉著自我改變,能夠繼續成長,並能提供信仰團體更好的服務。
由於天主的眷顧,以及歷任主任司鐸和所有弟兄姊妹們的努力,內湖堂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、安定的堂區。但是,基督徒蒙召不斷地深入信仰,不斷地深入天主性的生命,因此,盼望堂區的弟兄姊妹們能夠在既有的豐厚基礎上,繼續划向深處。歡迎大家一起貢獻心力,一起思索如何改善個人與團體的信仰生命,一起在具體的生活中實踐福音價值。
最後,我還願意補充說明一件事,也是必須請求大家體諒的一件事:由於我們修會今年二月才指派我到堂區服務,而許多今年的工作早已在去年,甚至更早的時候已經排定,使得我今年有許多時間必須外出服務。外出的時間將有何神父代理職務,當然也可能邀請其他神父支援。明年開始,我將盡可能減少接受堂區以外的服務。希望大家能夠諒解與包容。
讓我們在聖神內一起開始吧!
天主可成就一切
約瑟
陽明山的花季剛剛開始,滿山櫻花盛開,遊人如織。再過一段時間,當繁花落盡,陽明山將又會恢復原有的平靜。有時候這自然界的現象就像人生一樣,有時高潮迭起,有時趨於平淡。瑪琍亞(聖名)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寫照,她曾蒙前教宗接見,並獲頒贈褒揚狀、金十字獎章,表揚她對社會服務的貢獻。在國內也曾數度蒙總統接見,獲內政部頒發獎章,民間亦曾頒給:國家公益獎、艾馨獎、八德獎(好人好事)、九十三年十月七日更榮獲靜宜大學頒給榮譽博士學位,在頒獎典禮上她說:在聖經上耶穌說"無論誰收容了這些孩子就是收容了我,也收容了差我來的那一位"。我投入照顧弱勢族群卅餘年,靠著天主給我的力量,發揚天主慈愛的精神,我在中部成立了天主教第一所慈善機構,定名為慈愛教養院。我赤手空拳,遇有困難我總會跪下來祈禱,請求天主垂憐,靠著信仰的力量,使我由收容20人的小型機構,變成今天收容300人的大型機構,給重度的身心障礙朋友一個可以庇護的場所,也使這些孩子的家長有一段可以喘息的機會。
在典禮的最後她說:"如果說在這卅幾年的工作有絲毫的成就,那一定因為天主特別眷顧我,聽到我每天祈禱的聲音,差遣祂的使者來支持我,信任我,如果這一切都是祂的名所做的,我已得到祂加狽的賞賜,這場美好的仗已經打完,感謝你們在這個時刻所賜給我的一切榮耀,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劃下完美的句點。"
人生的一場戲即將落幕,當你退入後台,你的人生將重新開始,要看你如何選擇。她把一生心血,數億資產,獻給教會,獻給天主。馬琍亞退休四年了,內湖將是她的終點,內湖堂雖小,但卻倍感溫暖活力充沛,她每日祈禱、抄聖經、看書、畫畫、四處去看畫展,這是她每日的工作,晚飯後與另一半牽手在公園散步,數年如一日,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。這一切都是天主的賞賜。只要你相信,只要你依靠,祂永遠在你四週。
內湖堂─天主的五金行
2010年1月22~24日的南庄之旅,是青年們的共融活動,也是夏令營的前籌備會;我以一個純參與玩樂活動的角色,卻有幸看見內湖堂極具凝聚力的服務精神,讓我這一趟旅行,也有豐富的心靈收穫。
內湖堂青年團體的傳承,有種默契的延續,在旅途中的車程上,聽著青年們聊到小時候參加營隊時,得到哥哥姊姊們照顧的有趣回憶,不知不覺中,大夥也都在這個地方駐足與付出;這讓我想起一句話「因為被寵愛過,才知道…得到的要再給出去,才能滿全。」這是內湖堂最珍貴的精神,因著耶穌的愛,在有形與無形之中,牽起了彼此之間的情感。
共融營的晚餐,在青年們的創意與用心烹調之後,滿滿一桌的食物很快就一掃而空;餐後的聚會,進入夏令營正事的討論,以往人人口中的熊哥謝姐,這次成了弘哥瑄姐,因為他們一肩扛起了陪伴青年們的責任,用心準備共融活動及其中的課程;在晚禱中傳遞耶穌的愛,也就是服務的最高精神,在課程中大夥思考討論如何從了解孩子的心去陪伴孩子的需要;這一切的努力是從帶領者到陪伴者到參與者都一致的。會後,一個預備在今年夏天付出第一次服務的青年,語帶緊張的向我表達擔心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、該怎麼做、能不能做得好…;而我卻想到一段跟德蕾莎修女有關的故事,很多人以為德蕾莎修女是因為經常在祈禱中得到天主清楚的指示,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能力為天主工作,然而德蕾莎修女的回應卻是:「我從來沒有得到清晰的指示,我有的只是信德。」內湖堂之所以興盛,我想也是靠著這一份信念在走天主的道路;所以,用心付出的服務,一定就會是最好的,也最能夠深入孩子的心,幫助他們更靠近天主。
內湖堂裡滿佈著天主的工具,就像天主的五金行一樣,幫助我們彼此、也幫助身邊的人成為更好的器皿,一個盛著愛也散播愛的器皿;祈願這個地方吸引更多需要的人來到這裡,強壯自己之後,再成為滿載夢想與愛的翅膀,讓更多人在這裡看見天主的愛與人生的希望,乘著和煦的風在生命的道路上盡情翱翔。願天主保佑大家平安、喜樂。
祈禱的力量
小德蘭
婚後為了築一個屬於自己的巢,我和外子每個週末都安排看屋,前前後後超過半年的時間,在內湖的大街小巷掃街,大約看過上百間的物件;心情從一開始的興奮、期待、樂於看屋的忙碌中,逐漸變得煩累與壓力。
由於七月底租約的房子即將到期,我變得開始焦慮。外子說:「我們現在開始,每天唸玫瑰經祈禱吧!」然而,日子一天天的過去,我們仍舊沒有看到中意的房子。
某天下班坐公車回家的路上,在民權大橋上,看著萬家燈火映照在河中,我難過地流下淚,心裡對天主埋怨說:這麼多的燈火裡,難道沒有一戶房子,是為我而準備的嗎?我不過是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家。晚上祈禱時,我甚至任性的告訴外子:「我要躺在床上唸玫瑰經,我要一邊睡一邊唸。」
然而,天主的愛是無限寬闊與仁慈的,祂並不計較且包容我們的軟弱,就在同一週,我們社區的警衛主動告訴我兩戶屋主的聯絡電話,阿肋路亞,讚美主!因為兩週前,我詢問時的回應是非常的冷淡。
拿到電話後,我順利聯絡上第一個屋主,電話那頭的男士告訴我,房子是姊姊的,她星期五才回國,過幾天再跟我聯絡。而第二個屋主,非但沒有接電話,且同一天晚上,仲介就打電話來問我們要不要看第二個屋主的房子?我心裡想:哎!房子已經到仲介手上了,價格肯定被烘抬。
看過第二個屋主的房子後,我跟外子雖然不是非常滿意,但也還可接受;在第一個屋主遲遲未回電話,加上仲介的鼓吹說服下,我們簽了斡旋契約,但由於屋主非常堅持價格,所以雙方沒有共識,因此沒有成交。
由於第一個屋主仍舊沒有回應,我跟外子決定把房子的事暫緩,先接下國中生夏令營的活動。就在同時,在一個上班日的傍晚,第一個屋主終於來電。這彷彿就像接到天堂祝福的電話般,天主回應了我們的祈禱。屋主是位富有且大方的太太,她很和善,也開了一個合理的”鄰居價”。她說:「明天我會跟仲介簽約,妳明天下午過來看房子吧。」我馬上非常誠懇地告訴她:「雖然我還沒有看過你的房子,但是我覺得我應該會買下它,能不能我們約今天晚上就看房子?」屋主說:「我晚上有約了,得跟朋友改時間,我再回妳電話。」在等待的十分鐘裡,我一直呼求天主聖神的幫助,於是當天晚上,我們順利地跟屋主見面、看屋、簽草約。也在隔天,完成正式簽約的手續。
簽約完,我和外子去看剛剛成交的房子,陽光燦爛灑進屋內,它的採光、通風,以及對外的視野,都比我們想像中,還要好上加好。主阿!感謝你。謝謝你原諒我這小信德的人,謝謝你俯聽我們的祈禱。聖經裡耶穌說,那沒有看見,就相信的人是有福的。我這小信德的人,等不及天主的回應,差點就要傻傻地,買下另一間比較昂貴,又沒有好風景的房子;然而天主卻原諒了我們的軟弱,甚至大方地給了更好的禮物。我們全心讚美主。
聖經上說,我們要不斷地恆心祈禱、全心盼望、耐心等候。我和外子有真真實實的體會,我們感謝天主的仁慈,也感謝天主給我們的一切,希望大家在失望或沮喪時,仍舊不要灰心,也許只是等候的時間未到。天父原曉得我們的需要,這一切必會加給我們,只要我們全心信賴他。